培养孩子“亮剑”精神
学会自信、坚强 懂得惜福、感恩
南京公司地址:
南京市秦淮区蓝旗街
南京公司联系电话:
17714201869
24小时咨询热线:
400-6901-696
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?南京夏令营建议如何去引导
[亮剑教育集团] 发布时间:2022-07-31 09:00
移动互联网时代,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,对孩子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,许多孩子接触手机之后,迅速沉迷,令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忧。那么,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玩手机这件事?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有没有好方法?下面南京夏令营针对这种情况,给出了以下建议。
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,有两种家长:
一种是强硬的家长。将手机没收,或将游戏卸载。如果孩子偷偷玩,就打骂一通。
一种是软弱的家长。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,只好举白旗投降,听之任之。
这两种做法,都危害巨大。
01
第一种,家长看似赢了,但付出的代价很大
首先,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。
其次,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,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,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。凡是爹妈说过“不许玩游戏”的,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,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。
再次,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,一不留神,手机、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,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。
02
第二种,会让孩子为所欲为,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,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,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。
这些孩子常常冲动、任性,无法控制,无法管教,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、自私自利、不懂得合作的人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被宠坏的孩子”。
03
孩子对手机的渴望,家长阻止得了吗?
在家长的禁令面前,孩子是不会“坐以待毙”的,他们在快速地长大,能力在快速地增加。
所以,南京夏令营建议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,否则,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“掩耳盗铃”,就是“自欺欺人”。
很多孩子在小学三、四年级的时候,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。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,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,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。
这份好奇心,实在是太强大了,也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。
我们孩子已经完全可以真实地发现,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,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,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,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。
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,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,尤其是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,区别更是突出。
这些区别的存在,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。
由此可见,我们给不给孩子玩手机,已经完全影响不到孩子有没有手机可玩了。在这件事情上,让玩不让玩,只能向孩子宣告我们够不够爱他,尊重他,信任他。
04
限制孩子玩手机,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?
实践证明,事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,给大家提供一位妈妈针对孩子沉迷手机,想到的好办法,就是跟孩子“约法三章”:
玩游戏可以,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,一旦违反,要承担违约责任。通过这种方法,没有任何一方会输,可以称之为“没有输家”的冲突解决办法。
问
跟孩子“约法三章”的好处是什么呢?
答
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,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,成功率也更高。
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,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,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。
南京夏令营建议在和孩子“约法三章”时,要注意四点:
Q:
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
比如: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,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。目标要具体、明确,便于测量。
相比“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”,“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”就更容易测量。目标具体、明确,孩子就更容易操作。
Q:
要清楚告诉孩子完成约定和没有完成的得失法
在此过程中,要少说“不”,多说“可以”。比如:“如果你完成了约定,可以去看一场电影”,而不要说“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,就不能看电影”。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,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,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Q:
要把约定书面化,张贴在家里显眼处
当孩子完成了约定,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,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。
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,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。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,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。
Q:
要注重“约法三章”的“约”字
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,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。千万不能把“约定”变成父母单方向的“命令”。